惟是有光 格物探真

以往的公众号文章都是比较严肃的科学数据、产品介绍等等,今天我们放松一下,分享我们工作中无意间偶得的一个视频片段,里面有不少有趣的物理知识。
以下视频,是在调试我们自主研发的一台生物显微拉曼光谱系统时拍摄的。
我们使用高倍水浸物镜,浸没在水中观察,所以视频中的一切都是在水中的显微世界,画面的大小大约是100微米宽度。100微米是什么概念呢?就是两根头发丝的粗细。
视频的开头,我们看到水中有很多的小颗粒,尺寸大概在零点几到几个微米之间,随机的在水中运动,这就是著名的“布朗运动”,是看不见的水分子和微小颗粒不断碰撞的结果。
中间有一个亮亮的红圈标记的白色亮斑,这是我们将一束激光通过物镜聚焦出来的高斯光斑,用于激发拉曼光谱。高斯光斑由于很强的中心光强,在周围形成了一个迅速减弱的光场。这个梯度光场,可以产生著名的“光镊”效应,也可以叫做光阱。嗯,敲一下小黑板,这可是20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。

用这幅图可以简单的解释光镊效应,就是光在颗粒表面被折射或者反射时,被迫改变方向。这就好像我们开着车,突然改变方向,自然会对反方向产生一个作用力。在一个梯度光场中,颗粒会被这种“光压”驱动。如果周围形成一个三维的梯度光场,比如一个聚焦光斑,就可以把颗粒约束在光阱里,这时小颗粒就好像遭遇了地心引力一样,被牢牢的吸在光斑里面。
我们在视频中,可以看到下方红色箭头标记的小颗粒一开始只是在做布朗运动,然后逐渐就像被光斑吸引了一样,朝向光斑运动。当然由于光斑的光场范围没有那么大,我们猜测这里不完全是光阱效应,也有可能是激光加热局部的水分子产生的对流效应,吸引小颗粒朝向光斑运动。到达光斑附近的时候,迅速被光阱俘获到光斑中心。
有趣的是,光斑旁边正好有一颗靠在光斑边缘的大颗粒,被吸入光斑中心的小颗粒碰撞,就像玻璃弹珠一样,一下子弹飞了。这时大颗粒在一瞬间变的很模糊,这是弹开时脱离了显微镜的焦平面导致的。想象中,大球被高高抛起来,然后又落回地面(显微焦平面附近),所以视频最后大颗粒又变的清晰起来。
注意,经典高中物理知识:弹性碰撞的两小球,一球静止,一球与其碰撞,动量的传递方向在两个小球的球心连线上,我们看到大颗粒的弹出方向正是在光斑中心和颗粒球心的连线上,非常有意思的弹性碰撞实验。
这一切都是在两根头发丝大小的微观世界中发生的!
正所谓一沙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我们从事的仪器研制工作,虽然有时非常艰难,但是也是非常有趣的。尤其是显微的世界里,很多书本上的知识会真实的显现。
好了,你还能从视频中看出什么有趣的现象或者物理知识吗?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们。


